曾号称最好骑的小蓝单车最终还是倒下了。
曾号称最好骑的小蓝单车最终还是倒下了。
昨日,有小蓝单车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,小蓝单车宣布解散,拖欠员工工资继续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。
有媒体今日前往小蓝单车位于北京市的总部,据其报道称,小蓝单车公司内部已经人去楼空,仅剩部分技术人员,且现场有3家小蓝单车的供应商负责人在等待。据称,目前小蓝单车拖欠供应商款项高达2亿元,涉及70余家供应商。
押金难退、公司解散、供应商要账、拖欠员工工资……曾经是第二梯队老大的小蓝单车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,它的失败,与其他倒闭的同行有何不一样?
一、钱都流量向了头部,小蓝们拿钱太困难
如果要说造成小蓝单车倒下的关键原因,还是资金问题。但最开始,小蓝单车并不差钱。
在成立仅2个月后,小蓝单车就获得黑洞资本领投的4亿元A轮融资,估值10亿人民币。当时小蓝单车创始人兼CEO李刚信心满满想用“好骑”为武器挥师北上,进军北京,与ofo、摩拜一决高下。
但此后蓝单车却再也没有从投资方手上拿到一分钱。不是产品不好骑了,也不是用户不喜欢了,而是行业洗牌太快、资本开始理智。
事实上,小蓝单车面临的融资难是除去头部企业外,其他共享单车企业集体面临的问题。
共享单车市场考验的是资本、供应链、运营、用户体验等,而占据先发优势的摩拜、ofo在资本推动下快速抢占用户,再依靠市场占有率寻求融资,这样使资本迅速向头部玩家靠拢后,头部以下的企业因为发展前景不明朗,VC担心投资打水漂,手里钱就更加不会轻易出手。
于是钱都扎堆到了行业第一、第二名的手里。许多投资机构手捧着钱却投不进去,而第三名及其以后的玩家却无VC问津。
曾有消息称小蓝在3月份的B轮融已基本接近谈成,但这笔融资却在6月宣告失败。而当时,ofo与摩拜却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,拿到了超过了21亿美元。对于成功必须靠规模效应的共享单车来说,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由手里握着的资金决定。
由于共享单车属重资产行业,日常运营均需要消耗大量资金,于是,囊中羞涩的共享单车企业们,只好将用户押金用于维持运营,当用户看到单车企业出问题时,因为担心要不回押金所以一窝蜂挤兑,更加重了单车企业资金不充裕情况,只好采用拖延战术,从而形成更严重的挤兑的狂潮,这种恶性循环也使小蓝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。
二、好骑不是共享单车上半场的制胜法宝
在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行业,小蓝单车无疑是后到者。
2016年11月,自称技术流派的小蓝单车才正式落地运营,直到2017年2月才杀入北京。而此时,ofo与摩拜均完成5轮融资,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单车投放竞赛,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虽然姗姗来迟,但也让人眼前一亮。脱胎于野兽骑行的小蓝单车有着不俗的口碑与用户体验。变速档、轻便、3秒即开电子锁等产品特性,不仅俘获了大批用户的青睐,也使其在诸多单车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,曾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。
“共享单车第一个拐点由产品决定,为节省成本而忽略产品耐用性的玩家将付出相应的代价,将在年内出现。”尝到成果的小蓝单车CEO李刚曾数次对外强调,技术含量高、骑行体验好的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。
于是在共享单车行业最该抢夺用户,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时期,小蓝单车却在醉心于升级产品,错了吸引融资的最佳时期。
2017年3-5月,小蓝单车接连发布国内首款支持变速的共享单车Bluegogo Pro和Pro2、Pro2升级版,而新车型搭载的中控屏幕,目的是”通过投放广告来打造全球最大的广告媒体平台。”
据估算,小蓝单车当时已发行的单车每辆造价为2000元以上,智能中控屏幕的加入使造车成本大幅上升,在摩拜出于成本考虑推出了更轻更便宜的Mobike Lite时,小蓝单车却背道而驰,反而增加成本。
较高的成本阻碍了小蓝单车大规模投放的脚步,迟迟无法量产,在加上“禁投新车”等政策影响,Pro2始终未在市场大规模投放,小蓝单车获取新的收入来源的梦想破灭。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科技狗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:yzl_300@126.com 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2023-02-28
2023-02-20
2023-03-17
2023-02-01
2023-03-17
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协同,Smart Solution 2.0有哪些
4月18日,全球瞩目的第二十届上海车展盛大启幕,作为国际领先的移动出...